主页 > 医院新闻 > 正文

沈阳肺部专家
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11日 点击人数:12 次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文章编辑:沈阳燕都医院

沈阳肺部专家,沈阳燕都医院呼吸病医院治呼吸病非常不错的,很多患者都选择去那里就诊,专治支气管哮喘、过敏性哮喘、慢阻肺、支气管炎、慢性咳嗽、老慢支、肺气肿、肺心病、肺结节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纤维化、间质性肺炎、肺大泡,百姓都很认可。

随着核酸检测和病原谱分析的进步,肺炎支原体(Mycoplasma pneumoniae, MP)与肺炎衣原体(Chlamydia pneumoniae, CP)作为常见的非典型肺炎致病菌,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识别率逐年上升。二者虽同属“非典型”,但在生物学特征、致病机制、临床表现与治疗干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


MP与CP的生物学特征
MP的生物学特征

肺炎支原体为柔膜菌纲(Mollicutes)成员,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可独立复制的原核生物之一。其最早在1944年由Eaton从非典型肺炎患者中分离出来,1963年被正式命名为Mycoplasma pneumoniae。其主要特征包括:

1.永久性缺乏细胞壁,对β-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。

2.基因组极小(0.58–2.2 Mbp),G+C含量低。

3.结构柔软,可在无细胞培养基中生长,菌落呈“煎蛋样”。

4.表面具有特化的末端附着结构,主要由P1、P30等黏附蛋白构成。

CP的生物学特征

肺炎衣原体为严格的人类专性胞内寄生菌,1986年首次被鉴定,前称TWAR株。其特点包括:

1.拥有细胞壁,含DNA和RNA。

2.无ATP合成酶,依赖宿主细胞代谢维持繁殖。

3.生活史包括典型的发育周期:基本小体(EB)→网状体(RB)→EB。

4.不能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,需细胞培养或分子检测。


MP与CP的致病机制
MP的致病机制

1.黏附触发:MP通过“末端附着结构”(含P1、P30等)紧密附着于气道纤毛细胞,启动病理过程(见图1)。

2.直接损伤:分泌过氧化氢、CARDS毒素等,造成氧化损伤与细胞变性。

3.炎症风暴:激活TLR/NLRP3通路,引发IL-6、IL-8、TNF-α等促炎因子释放。

4.免疫介导损伤:表面抗原诱导分子模拟反应,引发自身免疫,如冷凝集素阳性溶血。

5.血管闭塞:激活凝血途径,引发血栓形成与高凝状态。

 CP的致病机制

CP的致病过程紧密围绕其发育周期展开(见图2):

1.感染与黏附:EB通过Pmp、OmcB等蛋白与宿主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。

2.转化与复制:EB转为代谢活跃的RB,在包涵体中大量复制。

3.再分化与释放:RB重新转化为EB,通过细胞裂解或外排方式释放,引发新的感染循环。

4.其他致病机制:主要表现为激活TLR2/TLR4,诱导IL-6、IL-8、IFN-γ等促炎因子;导致慢性气道炎症、纤毛损伤与重塑,在哮喘、慢阻肺等慢性病中作用明显。


自助挂号

通过网络预约、手机挂号,可享受优先就诊权

  • 注:(信息已加密)成功预约后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访

简介| 名医| 医保| 路线

门诊时间:8:00-17:30

沈阳燕都医院
参考信息不作为诊断医疗数据